言语理解与表达之中心理解题

第一章 片段阅读

1.解题顺序

一.重点词语之关联词

转折关系:

1.典型标志词:

**2.理论要点:**转折之后是重点

3.常考结构:

**4.拓展提示:**逆向思维
①理论依据:

②适用文段特征:

6.错误选项特征:

7.略读句子特征:

8.结构梳理:

二.重点词语之主题词

**1.定义:**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,文段要围绕其展开

**2.判断方法:**中心理解题的目标是找中心句。

①文段中心句非常明确:

②中心句不容易判断:

③高频词≠主题词

**4.理论要点:**正确选项中需包含文段主题词(没有主题词则跑题)

5.错误选项特征:
①非重点:

②无中生有。

③偷换概念:主题词(偷换/范围扩大或缩小)

6.结构梳理:

三.因果关系:

1.典型格式:

因为……所以……、由于……因此……

2.理论要点:

因果关系中结论是重点

3.引导结论的标志词:

4.文段特征:
①结论句在结尾:多为文段中心句
②结论句在开头/中间:

5.选项新宠——因果结构

①文段结构:

②正确选项设置:

6.结构梳理:

三.必要条件关系

1.典型格式:只有……才……
2.理论要点

①必要条件是重点

②必要条件即“只有”和“才”之间的部分

结构梳理:背景引入+具体分析+提出对策(……才……)

3.知识链接一:对策常考很重要

对策标志词

①应该、应当、必须、需要、应、须、要+做法

②名词形式:通过/采取……手段/途径/措施/方式/方法/渠道,才能……

③前提、基础、保障。在近几年考试中出现频率不高,如努力是成功的前提,即要想成功必须努力

④重点把握,在真题中常考:负有……的义务/……的必由之路/……的法(方法)门(窍门)之一/要领在于/势在必行

⑤可以把以上标志用在文章写作当中

对策行文脉络
①提出问题+分析问题+解决问题。重点为解决问题的对策,选项中围绕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的表述非重点
②提出问题+解决问题+解释说明(意义效果)

③对策+正反论证/原因论证/举例论证。重点为对策,选项中围绕论证部分的表述非重点

4.问题标志词:挑战、瓶颈、软肋、难题、不足、缺陷、风险等。即消极、负面的现象

5.知识链接二:反面论证

①典型格式:前文先提出问题,后面出现“如果/倘若/一旦……+不好的结果”,即从反面提出对策
②具体应用: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,即为正确答案

6.知识链接三
①当文段中只出现“问题”表述时,“解决问题”的对策可能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

②无效对策:主题词错误/对策解决不了问题

③优选针对性对策(主题词正确,且能够解决问题),如果选项没有针对性对策,次选对于问题
本身的概括,这就是言语的对比择优思维

7.错误选项特征

四.重点词语之程度词

1.标志词
①典型标志词:更、尤其、正是、特别是、真正、根本、最核心、最突出

②非典型标志词:深为……而倾倒、罪魁祸首、致命、堪比、极具特色
2.理论要点:程度词可提示重点位置。做题时不能只看一个词,还要结合文段的脉络

五.并列关系

转折关系中转折之后是重点;因果关系中结论是重点;必要条件关系中必要条件/对策是重点;并列关系没有重点,或者可以说都是重点
1.理论要点:全面概括
2.文段特征
①包含并列关联词及标点,如此外、另外、同时、以及、“;”
②句式相同或相近
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:如唐……;宋……;元……;明……;清……

④围绕相同话题,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
3.错误选项特征:表述片面

并列关系要抓文段的核心话题/主题词,还要概括内容上的共性。如果选项只针对一个分句,无法概括全文,就要排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