逻辑填空

一.词的辨析

词的辨析:是基础角度,包括四个方面,分别是词义侧重、固定搭配(高频考点)、程度轻重、感情色彩。

1.词义侧重

词义侧重:用于辨析形近音近词。

辨析方法

①用不一样的字组词
②整词进行固定搭配

品行 VS 品性
(1)拆字组词:用不一样的字组词,“行”可组词为“行为”,强调外在的行为;“性”可组词为“个性、性格”,强调内在的性格特征。
(2)整词搭配:“品行”可整词搭配为“品行端正”;“品性”,如“品性纯良/温和/良好”。
权力 VS 权利
(1)拆字组词:“力”可组词为“力量”,侧重外在的力量,“利”可组词为
“利益”。
(2)整词搭配:“权力”可整词搭配为“国家权力/公权力”;“权利”可整
词搭配为“维护农民工权利”。两个词在英文中也是不同的,“权力”即“power”,
“权利”即“right”。
推脱 VS 推托
(1)拆字组词:“脱”可组词为“逃脱/脱掉/脱离”,强调本应做的事没有做;“托”可组词为“托辞”,说明不是应该做的,找了借口拒绝。
(2)整词搭配:“推脱”可搭配为“推脱责任/义务”,强调应该做的事没有做;“推托”,比如晚上有一个妹子约你吃饭,而你要备考,需要听课,于是借故推托。
两种方法要灵活使用,有时拆字组词不好拆,则要进行整词搭配,如索然的“索”不好组词,有的同学组词为索道、索额图,这对做题是没有帮助的,可整词搭配为索然无味,表示没意思。

2.固定搭配

①常用词搭配:平时考试时会经常考到的词语。

②热点词搭配:指政策热点或领导人讲话中提到的搭配,如经济新常态;京津冀协同发展,“协同”=协调+共同,语义更丰富。

③找准搭配对象(瞻前顾后),一般考查动词+名词或形容词+名词。

拓展提示:横线处所填词语搭配由“和、及、与”“、”引导的并列结构,所填词语需与并列结构中的每一个词均搭配恰当,出题人常设置搭配片面的选项。

3.程度轻重

程度轻重(程度轻重与感情色彩可以作为对比择优的角度):不同的词语在程度上会有区别。

理论要点: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程度轻重保持一致。

拓展提示:文段中出现更、甚至、乃至等词语时,语义程度前轻后重。

4.感情色彩

①积极的褒义词、消极的贬义词、客观的中性词。褒义,如成果;贬义,如后果;中性,如结果。
②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。如文段为消极贬义色彩,横线上正常情况下不能填入褒义词,可以是中性或贬义。若单纯看搭配不好判断,可以从感情色彩对比。

二.语境分析

1.关联关系

(相对明显)包含转折、因果、并列。

2.并列关系

①同义并列:顿号(、)、逗号(,),前后语义相近。

②反义并列:与转折的区别只在语法上,无需纠结。

③标志句式:句式相同或相近。

④理论要点:根据标志判断语义相近或相反。

3.对应关系

①解释类对应

有标志:即、就是、可谓、可以说、无异于、无疑是等冒号(:)、破折号(——)。

无标志:通过前后分句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…………, ,…………。

理论要点:所填词语与解释说明的语句形成语义对应。

②重点词句对应
重点词句:形象表达、指代词、主题词、前后呼应

重点词句之形象表达
标志:比如、有如、就像、类似、“”等
答题要点: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

重点词句之指代词
标志:这、此、那、彼。
答题要点:所填词语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对应。

重点词句之主题词

主题词: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,这是对比择优的角度。
标志:主题词(核心话题)。
答题要点:所填词语与主题词形成对应

重点词句之前后呼应
文段无明显标志(没有拟人、比喻的形象表达,也没有指代词),重点考查对于文段本身和内容的理解。
答题要点:所填词语与前后文内容形成对应。

三.言语备考建议

1.掌握方法

学习方法技巧,形成正确的做题思维。方法精讲阶段讲解必考题型,若掌握不到位,要将精讲课多听几遍,课上听懂,课下消化吸收,最后做题运用。想要判断是否掌握了知识,可以通过默写思维导图的方式去验证。

2.刷题训练

追求的是质量,而不是数量;备考拼的不是时间,而是效率;刷题先保证正确,再提升速度。
①分题型刷题-按考点刷薄弱环节题目-按套题刷题
②粉笔 App-首页题库分题型、考点刷题/粉笔会员每日演练。

3.做好总结

①总结错题:考点、陷阱、误区。
②总结做对但纠结不确定的题目(做好标记):比对自己的思路与正确答
案的思路是否一致,一致则没有问题,不一致则要把握正确答案的思路。
③总结题目共性(比如将近两个月做错的所有题目进行梳理,学会通过一道题总结一类题的特征):文段特征、选项设计、方法技巧、挖坑方式等。